Martyn Barratt

貝馬丁的作品大部份是在探討生命的輪迴,死亡和再生。靈感來自於種子,貝殼,化石和果實。這些年來,他的雕刻形式已轉向簡易化。試著將自然界之間的線條和形態的本質展現出來,創作一些同時令人感到既熟悉,卻不具像的作品。通常在作品之間有一種多重意義的,甚至雙性的特質。令人引發出一連串對有關生命最原始的,本質的和最終的疑問。他的創作是在延續英國傳統的「直接雕刻」和深受二十世紀盛名的雕刻家:艾普斯坦,摩爾和黑普洛斯的影響。並追溯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可以從英國各地的教堂裡,看到許多感人和細膩的雕刻。結合他的背景和現代的工具,機器和木槌,雕刻刀並用。從中他一直努力地在找尋新的雕刻方式和技巧。他嘗試著從工具本身的特性表現出質感和形態,而不是特意去模仿自然界具像的物體。在沒有事先繪圖和塑模型,憑著既有的靈感直接進入創作狀態。在過程中發展出作品與工具和材質間的相互作用。
貝馬丁在從事藝術工作25年後,於2004年第一次嘗試窯燒玻璃的獨特創作方式;先將特殊調配的高溫釉料以自創的技巧繪製於玻璃表面和多層次的堆疊,再置於模具裡於電窯中燒至八百度。釉色和玻璃熔為一體,表面顏色不會被刮傷。依製作方式和溫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令人驚喜的圖案和色彩。因此每件藝術玻璃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融合他對繪畫和雕刻的獨特創意,展現出另一個境界的藝術風格。更希望將他的藝術生活化,與建築師和設計師的配合下,創作出圍幕牆,屏風,傢俱和燈具…等的設計。
1965 生於英國.
1983-1987 就讀於倫敦藝術學院,研習傳統木雕和現代雕塑.
1993 英國東倫敦大學建築藝術系研究 所碩士畢
經歷
1998 獲選英國皇家雕刻家協會會員
1998-2004 於英國劍橋博立皇宮成立個人工作室.並擔任雕刻 公園籌劃負責人
2004 於日本北海道Eniwa公園參予公共藝術創作
2005 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刻系
2007 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2008 中國廈門齊家建設杏福園公共藝術
2011-2012 中國福建莆田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國際大師表演
2013 中國海南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國際大師表演
個展
2006 三義木雕博物館受邀個展,木雕館共收藏12件作品
2010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雕塑光影” 個展
2010 東勢園區漂流木創作展
得獎紀錄
2009 三義國際木雕競賽首獎 2012第十五屆裕隆木雕創新 獎銀質獎
2012 三義國際木雕競賽銀質獎
![]() |
---|
![]() |
![]() |